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兩極分化現象凸顯,正呈現兩端大中間小的杠鈴型形態(tài)。以華為、中興等為代表的“掘金者”集體進軍高端市場,以小米等為代表的“攪局者”扎堆低端市場廝殺,而中端機則處境尷尬,高不成低不就。由于高端手機市場長期被蘋果、三星把持,綜合實力還與之相差甚遠的國產高端機往往叫好不叫座,而低端市場則上演了諸侯混戰(zhàn),價格一降再降,高端市場低迷,低端市場狂歡,成為目前國產手機品牌高速發(fā)展歷程中的畸形態(tài)勢。要想讓國內智能手機市場重回正軌,還需要上游材料提供商、下游渠道等多方共同努力。
手機廠商高低端陷分化
早在2014年,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增長已達天花板,而2015則是下降拐點的起始元年。據市場研究機構GFK最新發(fā)布的數據顯示,2015年二季度中國市場的智能手機銷量比去年同期下降4%,同比下滑10%。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日趨飽和,整體洗牌再所難免,廠商們?yōu)榱苏紦幌兀诳招乃几鞒銎嬲小?/div>
近日,深耕高端市場的華為推出MateS,其配有5.5英寸顯示屏,1300萬像素的后置攝像頭以及指紋識別安全系統(tǒng),價格更直逼蘋果iPhone6,華為終端董事長余承東更充滿了萬丈豪情,表示“我們的目標始終是第一”。
中興則走起了國際化路線,進擊歐洲高端市場。在2015年IFA展會上,中興發(fā)布AXON天機國際版,號稱全球首款集聲紋、眼紋和指紋“三紋合一”生物識別解鎖的手機產品,并將在9月24日通過eBay首先在德國、法國、意大利、西班牙、英國等主要歐洲國家在線發(fā)售。
而另一邊,在高端市場撞了“南墻”的錘子科技,則回頭轉戰(zhàn)熱鬧非凡的低端手機市場。錘子科技前腳剛發(fā)布針對大學生和年輕人群體的全新手機品牌“堅果”,360后腳就緊追而上了。三年磨一劍的周鴻祎帶來自創(chuàng)品牌“奇酷”手機,青春版最低售價1199元;兩家廠商接連推出廉價手機,令智能手機市場的戰(zhàn)火更加猛烈。
競爭之下的必然產物?
隨著國產手機的飛速發(fā)展,智能手機市場的局面開始失衡。低端手機配置、外形等不斷提高,并且價格一路下探,使得處在中端市場的手機備受擠壓,往上比不了高端機的體驗,向下價格是一大痛點。另外,相比在低端市場的高歌猛進,廠商在高端市場則愈發(fā)低調,不僅延長推出新機的時間,而且在產品設計、創(chuàng)新等方面也更加保守,似乎已淪為國產品牌的象征符號,旗艦機型保形象,低端機型保市場的畸形態(tài)勢,是國內智能手機競爭愈發(fā)激烈,用戶消費愈發(fā)理性的綜合產物。
從外因來看,國產手機兩極分化主要是由激烈的市場競爭引起的實力消長。據市場研究機構GFK公布的7月份統(tǒng)計數據顯示,在500元以下的產品中,聯想份額為29.4%;在500-1000元市場,小米以高達17.1%的份額穩(wěn)局冠軍寶座;在1000-1500元價格區(qū)間,榮耀以16%的份額奪魁;1500-2000元價格區(qū)間,VIVO以16.8%的份額奪冠;2000-2500元檔,OPPO份額為32.1%;2500-3000元檔,VIVO份額高達28.4%;3000-3500區(qū)間,華為、三星、蘋果、VIVO列前四位。不難發(fā)現,小米依舊雄踞千元機市場,聯想等廠商在中高端市場已失去競爭力。而華為、VIVO則表現突出,市場份額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升。中國手機市場正進入到存量替換期,將經歷從量變轉向質變的過程,在此期間出現畸形態(tài)勢也是不可避免的。
從內部來看,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發(fā)展畸形與廠商推行低端機走量,高端機突圍的營銷策略有很大關聯。受制于自身品牌積累、專利技術以及三星、蘋果的壓制,國產手機廠商在中高端市場上雖有雄心壯志,但要突破國際品牌的“銅墻鐵壁”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?,F如今的國產高端機型品牌溢價能力不足,不足以成為支持其進軍真正高端市場的驅動力。而低價高配的低端機型正在愈發(fā)受到用戶青睞,小米創(chuàng)造的神話仍吸引著廠商不斷進入千元機市場,哪怕里面已經是人滿為患,個個斗得頭破血流。
市場失衡,多方努力是歸路
國產智能手機市場已從“紅海”發(fā)展為“血海”,手機圈內出現從未有的膠著局面,未來將有可能向極高端和極低端的兩極化發(fā)展,這也預示未來的增長將轉由換機需求帶動。按照正常情況,高端市場與低端市場應該是同步發(fā)展,銷量差距不會過大,有著固定的消費群體。而如今,隨著市場飽和和競爭的加劇,高端機型的消費群體主動將注意力轉向低端機型市場,如果長此發(fā)展下去,對產業(yè)鏈上的任何一個節(jié)點來說,都不會帶來什么好處。
國產手機的價格杠桿效應得不到總體平衡。智能手機市場規(guī)模在縮減的同時,后加入的玩家又越來越多,為了搶奪市場份額,價格戰(zhàn)一觸及發(fā),容易導致無序競爭。國產低端手機把“性價比”做到極致,原本的千元機硬生生做成了百元機,短期內雖能俘獲人心,但卻大大壓縮了各家的產品利潤,極大地制約了企業(yè)的長久發(fā)展。而高端手機雖然把價格做上去了,但卻深陷認可程度高但購買欲較低的窘境。對于消費者來說,低價高配的手機已經“足夠好”,中高端市場的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。
面對市場變局,各家也都有自己的應對策略,生態(tài)、渠道轉型、進軍海外成為了普遍的做法。魅族尋求生態(tài)布局,榮耀等布局線下渠道,小米靠性價比和粉絲經濟橫掃印度市場,但要想讓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回歸正常,不能僅靠廠商的單打獨斗,還需要多方努力。